瓦件破损问题 问题描述: 在搬运、施工过程中,筒瓦可能会出现破损现象。这主要是因为筒瓦本身质地较脆,在受到碰撞、挤压时容易断裂或产生裂纹。例如,在搬运过程中,工人不小心将筒瓦掉落地面,或者在铺设时,工具使用不当,如用硬物敲击筒瓦,都可能导致其破损。 解决方法: 在搬运过程中,要轻拿轻放,使用合适的搬运工具,如托盘、吊篮等,将筒瓦平稳地运输到施工场地。对于已经破损的筒瓦,应挑选出来,不能用于铺设。如果只是出现小裂纹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使用。对于一些不重要的位置或者对防水要求不高的区域,轻微裂纹的筒瓦可以在经过特殊处理(如用防水胶密封裂纹)后使用,但对于屋面的关键部位(如屋脊、天沟等),必须使用完好无损的筒瓦。 铺设不平整问题 问题描述: 筒瓦铺设后出现不平整的情况,会影响屋面的排水效果和整体美观。这可能是由于屋面基层不平整、筒瓦尺寸差异或者铺设工艺不规范导致的。例如,屋面的木基层或混凝土基层在施工时没有处理好平整度,或者在制作筒瓦过程中,由于模具精度等问题导致筒瓦的厚度、弧度存在差异,在铺设时就容易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。 解决方法: 在铺设筒瓦之前,要仔细检查屋面基层的平整度。如果基层不平整,应对基层进行修整,如用水泥砂浆找平混凝土基层,或者对木基层进行刨平处理。对于筒瓦尺寸差异问题,在施工前要对筒瓦进行筛选,将尺寸相近的筒瓦放在同一区域铺设。在铺设过程中,使用水平仪等工具辅助施工,确保每块筒瓦的铺设高度一致。可以在筒瓦底部用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,使筒瓦之间过渡自然、平整。 防水问题 问题描述: 筒瓦屋面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防水,但在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防水失效的情况。这可能是由于筒瓦之间的搭接不紧密、勾缝材料质量差或者施工过程中损坏了筒瓦的防水层导致的。例如,筒瓦的上下搭接长度不够,雨水容易从搭接处渗漏;勾缝材料在固化后出现裂缝或者与筒瓦的粘结性不好,也会导致雨水渗漏。 解决方法: 确保筒瓦之间的搭接符合设计要求。一般来说,筒瓦的上下搭接长度应根据屋面坡度和当地降雨量等因素确定,通常不小于一定的数值(如70-100mm)。对于勾缝材料,要选择质量好、防水性能佳的材料,如专用的瓦缝密封胶或水泥砂浆(添加防水剂)。在勾缝时,要填满缝隙,并且使勾缝材料与筒瓦紧密粘结。施工完成后,对屋面进行泼水试验,检查是否有渗漏现象。如果发现渗漏,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修补,如重新勾缝或者更换损坏的筒瓦。 固定不牢固问题 问题描述: 筒瓦在屋面可能会出现松动、移位的情况,这会影响屋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这主要是由于固定方式不当或者固定件质量差导致的。例如,在采用钉子固定筒瓦时,钉子的长度不够或者没有钉入基层足够深度,导致筒瓦固定不牢;或者使用的铁丝等固定材料在风吹日晒等环境因素作用下,容易生锈、断裂,使筒瓦松动。 解决方法: 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和固定件。如果使用钉子固定,要根据筒瓦的材质和屋面基层的情况,选择合适长度和规格的钉子。钉子应钉入基层足够深度,并且要注意钉入位置,避免损坏筒瓦。对于使用铁丝等材料固定的情况,要选择质量好、耐腐蚀的材料,如不锈钢铁丝。在固定后,要定期检查筒瓦的固定情况,发现松动的筒瓦要及时重新固定,并且检查固定件是否损坏,如有损坏要及时更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