筒瓦(传统建筑用瓦,多为陶土、琉璃等材质)的仓库存储环境对其质量稳定性至关重要,需避免受潮、破损、风化等问题。筒瓦厂家通常从温湿度控制、堆放规范、防损防护、环境清洁等方面管理仓库,具体措施如下: 一、仓库基础环境要求 温湿度控制 温度:保持通风干燥,温度建议控制在10℃-30℃,避免极端高温(如阳光直射导致局部过热)或低温(尤其冬季防冻,陶土瓦遇冻易开裂)。 湿度:相对湿度需控制在40%-60%。湿度过高(>70%)易导致筒瓦表面返潮、发霉,甚至陶土内部吸水膨胀开裂;湿度过低(<30%)可能使瓦体因干燥收缩出现细微裂纹(尤其琉璃瓦等釉面瓦)。 措施:仓库安装温湿度计实时监测,潮湿地区配备除湿机,干燥地区可适当用加湿器调节;雨季加强通风,必要时使用防潮垫隔离地面潮气。 清洁与防尘 仓库地面需硬化(水泥或地砖),定期清扫(避免粉尘堆积),禁止存放油污、化学试剂等腐蚀性物质,防止污染瓦体或腐蚀陶土/釉面。 若存储时间较长,可对筒瓦覆盖防尘布(透气材质,避免不透气导致潮气积聚)。 避光与防晒 避免阳光直射仓库内部,尤其是琉璃瓦等带釉面的产品,长期暴晒可能导致釉色褪色、表面开裂。仓库窗户可加装遮阳帘,或选择封闭式仓库。 二、堆放规范(核心环节) 基础铺垫 地面需平整,先铺设防潮垫(如塑料膜、木板),再用托盘或木架垫高(离地至少10-15cm),防止地面潮气直接接触筒瓦。 若仓库地面不平整,需先找平,避免堆放后因受力不均导致瓦体挤压断裂。 堆叠方式 按规格分类堆放:不同尺寸、型号的筒瓦分开堆放,避免大小混杂导致受力不稳。 控制堆叠高度:陶土瓦质地较脆,堆叠高度通常不超过1.5米(约10-15层,具体根据单瓦重量调整);琉璃瓦因釉面易磕碰,高度建议更低(不超过1米)。 层间缓冲:每层之间可垫纸板或软木板,减少瓦体之间的摩擦和挤压,尤其避免釉面直接接触硬物。 立放与平放选择:筒瓦呈弧形,平放时需确保底部受力均匀(可定制专用支架),部分厂家采用立放(瓦口朝外,倾斜角度30°-45°),减少压力集中。 标识与通道 每堆筒瓦旁标注规格、生产日期、数量等信息,便于管理。 堆与堆之间预留至少80cm通道,方便搬运(避免叉车、手推车碰撞),同时利于通风。 三、防护与管理 防碰撞与挤压 仓库内禁止剧烈作业,搬运时轻拿轻放,使用叉车时需包裹叉齿,避免直接撞击瓦堆。 堆叠顶部禁止放置重物,防止上层压力过大导致底层瓦体破碎。 定期检查 每周检查温湿度,雨季增加频次;查看瓦体是否返潮、霉变,釉面是否脱落,发现问题及时转移至干燥区域。 检查堆叠是否松动,若有倾斜需立即整理,防止坍塌。 出库管理 遵循“先进先出”原则,减少长期存储导致的质量变化;出库时轻搬轻放,避免运输前的二次损坏。 通过以上措施,筒瓦厂家可有效减少存储过程中的破损、受潮、风化等问题,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。不同材质(如陶土、琉璃、水泥)的筒瓦可能需微调细节,例如水泥瓦需更注重防潮以避免返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