筒瓦作为传统建筑屋面的核心构件,材质多为陶土、琉璃或金属,清洁时需兼顾“去污效果”与“构件保护”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开裂、褪色、釉面损伤等问题。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: 一、清洁前的准备工作 1.全面勘察与风险评估 清洁前需仔细检查筒瓦的完好状态,标记出破损、开裂、松动或釉面脱落的部位,这类区域需优先采取防护措施(如用胶带临时固定),避免清洁过程中受力脱落。同时评估屋面坡度、承重能力,搭建稳固的操作脚手架或平台,禁止直接踩踏瓦片,防止瓦片破碎或人员坠落。 2.工具与耗材选型 工具优先选用柔软材质,如软毛刷、海绵、棉布等,避免使用钢丝球、硬毛刷、尖锐刮刀等硬质工具,防止刮伤釉面或陶土表层。 清洁剂需根据瓦材质地选择:陶土筒瓦可选用中性皂液或专用古建筑清洁剂;琉璃瓦因釉面脆弱,禁用强酸强碱(如盐酸、烧碱),优先用清水或温和的中性清洁剂;金属筒瓦(如铜瓦、铁皮瓦)可选用专用金属清洁剂,避免腐蚀材质。 准备收集容器和防护布,防止清洁产生的污水、杂物污染屋面防水层或墙面。 二、清洁过程中的核心注意事项 1.操作方式与力度控制 采用“自上而下”的清洁顺序,先清理屋面高处瓦片,再逐步向下推进,避免污水顺流污染已清洁区域。 清洁时动作轻柔,对于顽固污渍(如苔藓、灰尘堆积),先用软毛刷轻轻刷除表面浮尘,再用蘸有清洁剂的海绵湿敷,待污渍软化后轻轻擦拭,禁止用力搓揉或敲击瓦片。 若瓦片表面有鸟粪、油污等,需及时清理(避免长期腐蚀),鸟粪可先用清水冲洗,再用中性清洁剂擦拭;油污可少量涂抹专用去油剂,快速清洁后用清水冲净。 2.用水规范 优先采用“干擦为主、湿擦为辅”的方式,减少用水量,避免水分渗入瓦片缝隙或屋面基层,导致防水层老化、木构件受潮腐朽。 湿擦时使用喷雾瓶或湿海绵,控制水分不滴落,清洁后及时用干布吸干瓦片表面残留水分。禁止用高压水枪冲洗,高压水流易冲掉瓦片釉层、导致勾缝脱落,甚至造成瓦片松动。 避免在雨天、低温结冰天气或高温暴晒时段清洁,雨天水分难以蒸发,低温易导致瓦片因冻融开裂,高温则可能因清洁剂快速干燥留下痕迹。 3.不同材质的针对性操作 陶土筒瓦:材质多孔,易吸水,清洁时避免长时间浸泡,清洁剂需充分稀释,清洁后通风晾干,防止水分滞留导致霉变。 琉璃筒瓦:釉面易磨损褪色,禁用含研磨剂的清洁剂,清洁后可涂抹少量专用釉面保护剂,提升抗污能力。 金属筒瓦:清洁后需及时擦干,对锈蚀部位进行除锈处理(用专用除锈剂轻轻擦拭),再补涂防锈漆或金属保护剂,防止二次腐蚀。 三、清洁后的收尾与维护 1.残留清理与检查 清洁结束后,彻底清理屋面排水沟、檐口处的杂物(如落叶、灰尘、清洁剂残留),确保排水通畅。再次检查瓦片状态,对清洁过程中发现的松动瓦片进行加固,破损严重的及时更换,补填脱落的勾缝材料(如传统灰浆、专用勾缝剂)。 2.日常防护与周期规划 定期清理屋面落叶、枯枝等杂物,减少污渍堆积,降低清洁频率。 根据环境情况制定清洁周期:城市区域每年清洁1次,沿海盐雾区域或树木密集区域每半年清洁1次,避免盐分、鸟粪、枝叶汁液长期腐蚀瓦片。 禁止在屋面堆放重物、搭建临时设施,避免人为损伤筒瓦。 四、特殊情况的处理 若筒瓦污染严重(如长期未清洁导致厚层苔藓、顽固污渍),或涉及古建筑、文物保护单位的屋面,建议委托专业的古建筑维修团队操作,避免因不专业的清洁方式破坏文物价值。清洁前需咨询相关部门,确保操作符合文物保护规范。